在明代万历、天启、崇祯年间,董其昌位至显宦,又精于书画,更以鉴赏负盛名,南北藏家都乐于将所藏古书画请其品鉴,加上自己丰富的收藏,他得以纵览古今名作,破析解读,中国千年绘画的史实因之了然胸中,可以说,在他之前,很少有人象他那样有系统的研究总结晋唐宋元以来的中国绘画发展脉络。对古人精华的深切理解,加上精湛的书道技艺以及在文学、禅学上的修为,陶冶融洽,他终于将自己的绘画推上了艺术的高峰,开创了一代新风。同时代人陈继儒、赵左、沈士充、程嘉燧、李流芳、等无不受其影响。清初“四王吴恽”更是步趋追踪,成为其最忠实的后学。而一直被近代美术史学界推重的野逸画家,如髡残、渐江、八大、石涛、龚贤、査士标诸人,也受其艺术或言论的沾溉,成为一代大家。直至清末民初,仍有吴湖帆等不少推崇者,影响之深广,四百年来无有逾越者。
所以,热衷于书画收藏的清代宗室,自然也对董的作品表现出特别的热情,此画便是其中之一,从卷尾肃亲王善耆题跋可知,此画曾经其过眼。
此画为绢本水墨,前段为湖山清胜之景,山水林木间布置水榭、桥梁、屋舍,浑厚华滋,错落有致。款识“玄宰写”,下钤“董其昌印”。波光浩淼处,水天一色,空明无际。
后段为一则自题诗,款识:“近作二首,董其昌识。”钤“董其昌印、知制诰日讲官”二印,前钤“玄赏斋”一印。
据《董其昌年谱》所记:1594年,董其昌受封“知制诰”一职,为皇长子日讲官,用印为“知制诰日讲官”;所知此画所作时上限为1594年,看画风应为盛年期所作。
董其昌画法学董源,又兼参考黄公望、吴仲圭。此作施于绢本,用笔的勾、皴、染、点、线、面,细而不尖,拙而巧媚。用墨的轻、重、枯、湿、浓、淡,薄如蝉翼,厚如乌金,晶莹剔透。丘壑的布置,平淡天真,全以笔墨的疏、密、聚、散作构成的处理,而不求实景的逼真再现。显然,这正是印证了他“论径之奇怪,画不如山水,论笔墨之精妙,山水绝不如画”的画学追求。
自跋长题诗为其本色的行书,顿挫转折,短挑长拂,潇洒俊逸。所谓“因生而得秀色”,一种翩翩的性灵,在自然的运施中,脱颖而出。与他的画笔,正是精神上的契合,极“蕴藉沉着中痛快淋漓”之致。
近年来董其昌书画合璧的作品在市面流通较少,2011年朵云轩春拍董其昌山水卷成交价2300万元,2016年匡时秋拍董其昌书画合璧手卷成交价1955万元。此画起拍价不高,是一个藏家捡漏的好机会。